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4-09-24 11:23:45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一、复习:(2分)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默读批注法初读了22课,谁还记得文章写了哪五件事?

(吟诗落泪、弄脏梅图、提起回国、赠送梅图、赠送手绢五件事。)

2 上节课,同学们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这篇写事为主的文章以《梅花魂》为题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深入的学习课文。

二、新授:

1 师:同学们,你们看,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来。(课件:梅花图)望着那朵朵梅花,我不禁想起了与外祖父之间的往事。(1分)(学生听,进入情境。)

2 请大家默读文章所写的五件事,边读边用直线划出描写外公表现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我”的表现的句子,划完后读一读,体会句子的意思。(4分)(学生用心去读书,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3 两人一组汇报句子,一人读外公的表现,另一人读“我”的表现。(初步感知)(2分)

(1)外公落泪我拍手笑

(2)外公发脾气我不理解

(3)外公哭起来我不明白

(4)外公送我梅图我不知为什么

(5)外公送我手绢我不解

(板书五件事)

4 从“我”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什么?(1分)

(总结出婴儿不理解外公的所作所为。)

5 当时幼小的莺儿不理解外公的感情,你明白吗?你是从哪读懂的?请你从刚才划的外公表现的句子中找到最能表达外公感情的的句子,大声的朗读。(3分)

6 请你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读的最好的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小组同学来评议。(3分)

7 全班交流,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同学们要认真听,对同学的朗读加以评议,如果你觉得自己比他读得还好,那你就站起来读。

第一件事:(2分)

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指名读

(2)同学加以评议:重点体会外公在吟诵诗句时的意境,体会老人思念故乡之情。

(3)你们想试一试吗?每个人试着读读。

(4)全班齐读,共同体会老人的思乡之情。

第二件事: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2分)

(1)指名读

(2)同学评议:声不在高,批评的分量重,十分严厉。

(3)带着这样的感情试着读出来。

(4)指名读。

(5)简单评议。

第三件事:(10分)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一)

(1)学生读到时出示投影

(2)是啊!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歌颂了梅花精神,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诵读自己搜集到的有关梅花的诗文。)

(3)你见过梅花吗?想再看一看吗?一会儿我们一起来欣赏梅花,边看边结合着同学们找的的句子、资料和生活中的经验想一想梅花与其他的花到底有什么不同。(学生说,评议,抓住愈是寒冷句,教师边总结边变“愈”字的颜色。)

(4)每个同学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5)指名读。

(二)

(1)外公由梅花联想到什么?

(2)自由读外公说的话,想想还有哪些有气节中国人?

(学生反馈,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

(3)在读,读出中国人的气节。

(三)

(1)我们再看13自然段,这是在我即将离开外公时他对我说的一段话,想一想此时的外公应用怎样的语气对我说这段话?(学生讨论:语重心长,教育,长辈对晚辈的关爱,期望之情等。)

(2)每个人试着用这种语气来读。

(3)指名读,大家评议。

(4)师生对读,体会外公的感情。

8 外公就是这样一位时时刻刻都牵挂祖国的老华侨,他在临终前还不忘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带回到祖国去,我们完成了老人的遗愿,把他安葬在梅花树下。又是一年的冬天来临了,面对着梅树下的老人,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也可以结合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祖国的巨大变化来谈。2分)

9 老人为什么把自己珍爱的梅图送给我呢?齐读16自然段,思考。(2分)

(把他的一颗眷恋祖国的心带回到祖国)

多少年过去了,我终于明白了外公的心。

10 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1分)

这节课我们有深入的学习了《梅花魂》,知道了这篇文章由我看到了梅花想到了外祖父,回忆起他生前的五件事,进一步体会到了老人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的感情,也从中感受到了老人盼望回归的心。

11 学忘了课文,你明白文章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目了吗?(2分)

(学生结合着自己的理解来谈。)

12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最后请大家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爱国华侨们的心声。(2分)

板书:

22 梅花魂

落泪

外公 赠手绢 训斥 思乡之情

赠图 痛哭

( )此文转载于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一、案例标题: 《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学科:初中历史

年级: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活动课

二、案例内容:好歌曲大家唱---改革开放30周年

(一)、设计指导思想: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进行归纳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活动课让学生深刻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1.十一届三中全会。2、改革开放后的祖国建设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事实,也感受到生活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通过欣赏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 ……此处隐藏4545个字……识和团结合作精神,最终达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喝”等9个生字。会写“可、石”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能用“渐渐”说句子。

3、学习课文,明白遇到困难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实践中感悟“乌鸦喝水”的过程,并用“渐渐”说句子。

2、学习本课的生字。

三、教学课时:1 课时。

四、教具准备:

1、实验用品:装少许水的小口瓶子,碎石子。

2、电脑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乌鸦图片。问:小朋友们,你们认识它吗?(乌鸦)课文里就介绍了一只聪明可爱的乌鸦。读了课文你就认识它了。

2、板书课题: 19.乌鸦喝水。

(二)小组合作,交流预习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长组织同学给生字组词,并互编考题来识记生字的字形。

*.小组长抽读生字卡片,检查组员生字识记情况。

*.小组齐读。

2、小组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甲同学带读生字并组词。

*.另三位同学出题考大家:本课偏旁相同的字是哪两个?做动作猜字、猜字谜等。

*.同组的4位同学开火车读课文或读最喜欢的段落。

*.同学们从音量、感情、音准、流利程度等几方面互相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三)细读课文,领悟课文的道理

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故事里的乌鸦做了一件什么事?

2、逐段朗读,边读边悟。

( 1 )请一个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课文第一句:读出乌鸦到处找水喝的那种心里着急又找得好辛苦的语气。

*.请一生戴上头饰上台扮演这只小乌鸦做动作,全班齐读第一句。

*.问:乌鸦找到了什么?又遇到了什么困难?

*.小组活动:讨论一下如何把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用动作表演一下。

*.学生分头准备后在班内表演。

*.大家评议。

( 2 )请一个小组朗读第二自然段。

*.问:乌鸦看到许多小石子,想出了什么办法?

*.教师用装着半瓶水的瓶子和小石子演示乌鸦丢小石子的过程,学生观察过程并说出结果。

*.学生分组动手做实验,体验水渐渐升高的现象。

*.小结并教育学生遇事不要慌张,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乌鸦想出了这个办法后喝到水了吗?

*.(播放课件:乌鸦喝水的过程)学生边看课件边思考:

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体会“渐渐”的意思并说一说,然后用“渐渐”说一句话。

*.全班齐读第三自然段。

4、边欣赏课件边背诵课文。

(四)提升训练。

1、问:假如在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乌鸦怎么办呢?小组讨论,想出办法。

2、学生分组讨论。

4、教师奖励“智慧星”。

《乌鸦喝水》二次跟进教学反思

马晓梅

如何以学生为本,构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认为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方式。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本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设计:

1、运用电化教学,培养理解能力。

我在开课之前运用闪光动画软件把 “乌鸦喝水的过程” 制作成动画片。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2、培养求异思维,增强创新意识。

我在课末创设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思考假如瓶子旁边没有小石子,该怎么办呢?同学们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议论纷纷,并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个多维的问题。同时我告诉学生在小学语文课文里,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捞铁牛》等课文都是讲述人们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故事。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学到这样的课文时,要学会提出求异性问题:“还有其他办法解决吗?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这样,通过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求异性问题,不仅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注重自主实践,开展合作学习。

动手能力是人的一个重要素质,“我们必须提倡让学生动手学科学,而不是让学生用耳朵听科学。”应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景:学生亲自动手把小石子投放到盛着半瓶水的瓶子里,并且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感悟水渐渐升高的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 篇9

教学中发现课本上关于我换牙了的情境图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情况不符,为此在课下先向学生了解他们的换牙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设计教学。我设计了收集学生换4、5、6、7颗牙的人数,至于没有换牙的或换其他颗牙数的情况不列入统计范围。

一个班60个人要是统计所有人的换牙情况一是占用时间多二是不便画统计图,为此,统计了两个大组学生的换牙情况。你有什么办法统计?在学生思考后总结出,可以通过画○、打√、画△等方式记录。我和学生各自用自己的方法收集数据,他们在亲身经历中知道了收集数据的方法是多种的,一个符号可以代表一个人、一棵树、一个苹果等等。

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学生的手不够灵活,一开始就画斜线他们手忙脚乱,于是第一节课让他们先知道要从下往上一格一格的数,一格代表“1”,在格子里画○或 △。第二节课再教他们画斜线问题就简单多了。当学生出现从上往下涂的时候要让他们知道从下往上是1、2、3、4……数越大竖条也越长。

收集数据看似简单,但数错的情况却非常多,要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数才能保证数对,数错了的要说说为什么数错了等等。在大家相互交流中掌握收集数据的正确方法。

“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这类问题容易和提问题混淆。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发现是告诉别人自己知道的信息,这样就容易区分了。

在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学生借助原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统计的结果,然后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去体会、比较、选择优化。学生在过程中体验,在体验中积累,形成初步的统计活动经验,从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渗透培养数据分析的初步意识。

《【必备】教学设计方案范文汇编9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