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人物事迹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写过事迹吧,事迹可以起到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工匠精神人物事迹,欢迎阅读与收藏。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1潘衡,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维保总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参加工作29年来,他用一颗赤诚的爱岗敬业之心为公司各种设备及压力容器的日常维修、维护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同时也练就了精湛的焊接技术本领。他多次代表公司参加省石化系统及合肥市举办的焊接技术大赛并取得骄人的成绩,并先后荣获“全国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安徽省十大能工巧匠”、安徽省“江淮工匠标兵”、“安徽省职工技术状元”、“合肥市职工技术能手”、合肥市“庐州工匠标兵”等称号。
29年来,凭着对焊接技术的热爱和高度敬业精神,潘衡不畏寒暑、潜心钻研,从一名普通的学徒工逐步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的焊工、高级技师,匠心凝聚。他用心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带领团队对公司关键设备压力容器、管道等进行及时返修、焊补,让这些价值不菲的设备发挥最大的作用,累计维修设备近亿元,节约费用达千万元。
他精湛的技术和务实奉献的精神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敬佩,被誉为设备“守护神”。20xx年,在公司工会的支持下,他领头成立了“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立足传统优良技术手段传承的同时,他不断研究新材料新技术和产品创新发明,让焊接维修工作更安全更高效更环保。这一年,他先后攻克了镍材、钛材等特种材料的焊接难题,并与工作室的同事们一起参与了一种新型量子泵的制作、安装,完成了一种户外钛板焊接氩气保护罩的制作,且成功申请了专利。“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公司打造三个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创效高地)战略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探索,带人育人,创造新的操作技术方法,培养出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团队。
多年来,潘衡及潘衡劳模工作室开展技师培训、案例讲座、现场带教等超600人次,培养出技师8名,高级工15人,多功能工人100多名。在20xx年合肥市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中,他带领的团队取得优异成绩,多人取得技师职业资格和技术能手称号。20xx年,“潘衡劳模创新工作室”继续砥砺前行,开展了《降低逆变直流焊机的损坏率》QC课题,通过长达半年的努力,最终将公司逆变直流焊机从季度最高损坏率41.2%降到了11.8%,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大幅度地降低了维保费用。20xx年,潘衡带领工作室成员潜心研究,1月至6月就已提交三项实用新型专利——《卧式换热器管束安装方法》、《卧式U型管换热器管束拆除方法》、《钢管水压试验器》,目前取得了申请受理函,预计在年末三项专利都可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潘衡以开拓进取、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深深扎根在工作一线,为企业的发展奉献青春与汗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的中国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2李建国——从事烹饪工作40年,在创新机关食堂烹饪技艺技法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干一行,爱一行”,留心大锅菜烹饪方法的探索和总结,组织编写了《热菜卷》、《凉菜卷》、《自助餐副食卷》等中国大锅菜系列图书,收录656道菜谱。在注意菜肴烹饪中色、香、味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菜的营养,把大锅菜做出“小炒”的滋味来。注重节能减排,对大锅灶进行设计改造,节能效果达到37.6%,每年节约燃气近1000立方米。曾荣获中国烹饪大师、国家机关首届烹饪金牌、北京市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称号。
1、心细如发,探手轻柔,李峰高倍显微镜下手工精磨刀具,5微米的公差也要“执拗”返工。
2、心有精诚,手有精艺,顾秋亮仅凭一双手捏捻搓摸,便可精准感知细如发丝的钢板厚度。
3、蒙眼插线,穿插自如,李刚方寸之间也能插接百条线路,成就领跑世界的“中国制造”。
4、高凤林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焊工,国家特级技师。他心怀梦想,心平手稳,焊接飞天神箭。
5、马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修复师,他能在毫厘之间,把握分寸,重现旷世兵马俑。
6、中国高飞集团高级钣金工王伟,在肉眼难辨的误差里,手工打造精美弧线,托举中国大飞机翱翔蓝天。
扩展资料
现实意义:“工匠精神”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学习价值。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4王怀奇,新查庄公司维修工区大班班长。自1990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努力学习业务,刻苦钻研,开拓创新,多次获得公司“先进工作者”称号,是集团公司“岗位带头人”,本岗位的技术能手。
电气设备的特点是更新换代特别快,特别是20xx年35KV变电所原来用过的过流继电器、时间继电器为淘汰产品,改为微机保护装置,微机保护装置接线与原来设备接线相对应,厂家来的设计图纸与实际不相符,王怀奇同志带领供电组人员认真研究,攻克难关,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完成任务,得到领导一致好评。
公司先后对井下-500泵房、-350泵房、-550泵房和-250泵房进行水泵自动化排水改造,自动化排水是煤矿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能实现无人值守、节省人力,水泵自动化改造是项比较复杂的工程,新设备与原来的控制设备实现对接,王怀奇同志对厂家提供图纸仔细研究,与图纸不符的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改造,确保自动化排水系统施工正常进行。
由于北风机开采煤柱面,北风机不能正常使用,中央风机原来2×110KW轴流式风机改为2×500KW两台轴流式风机,风机对矿井意义非同一般,本次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施工难度大,本次施工机械部分由外包工程队施工,供电部分由供电组施工。接到任务后,王怀奇同志带领供电组人员研究施工方案,敷设电缆,研究图纸接线,经过共同努力,按质按量完成任务,通过矿组织验收,为矿节约资金5万余元。20xx年以来,他大修KJZ-400开关11台,节约资金5.5万元。对35KV变电所串电阻选线装置,解决了6KV线路接地故障难查找的问题。对矿内充填站进行供电改造,确保了充电站安装工作的顺利完成。
自集团公司开展“大学习大提升”活动后,王怀奇同志把研究问题作为创建学习型企业的必要环节,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切实解决安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他根据全矿产量高,供电负荷大的实际情况,加大了对主提升、供电设备的检查检修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不让设备带病运行,确保全矿提升、供电、排水设备的正常运行。
王怀奇同志不但自己努力学习、刻苦钻研,还言传身教,把自己所学传授给徒弟和其他同志,他的徒弟吴永锋现任供电组组长,熟悉全矿供电系统,不仅能独立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团结带领供电组全体员工完成各项任务,提前考虑采区供电,为生产接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努力提高现有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把学习培训作为提升素质能力的有效载体,努力培养锻炼一批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专业领军人物和岗位工种带头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此处隐藏4973个字……的人才。就是因为他们,才会有如此大的进步。他们是谁呢?他们是中国“大国之匠”,他们用智慧创造今日的辉煌,他们用实力创造今日的成就,他们证明中国这个大国的实力,他们证明了我们国家的进步与努力。打造“中国制造”,有这样一些国家顶级技师,他们的名字是故秋亮,孟剑锋,胡双钱……故秋亮为载人潜水艇做出伟大的贡献——蛟龙号,一丝不苟,临近退休却依旧关注祖国的未来,默默奉献祖国科技中。为此,孟剑锋,国家高级技师,不断努力,不断追求,不容半点差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胡双钱,从1980年进场,不管工厂倒闭,也不被高薪诱惑,依旧与工厂老员工相互陪同制造大型飞机,对每一个细节更为关注,他给家人没能尽丈夫与父亲之责,却给他们带来一堆堆奖状和荣誉证书。他们是打造“中国制造”的有功之臣。大国之匠,把我们推向世界顶尖,把中国文化传远名扬。他们是周东红、宁云章。一个为造纸做出伟大奉献,一个为高铁作出奉献。我们生活中,学习中都会运用到纸,而周东红从未浪费过一张纸,从他手里掏出来的纸全部都是完整的,为运用到纸的部门奠定了基础。宁允展为高铁速度创下了与以往记录更高的成就,为此,我国高铁科技已打通世界。为了祖国进步,为了人民安全,更有这么两位有功者用一生来成就祖国事业与自己的事业。他们是张东伟,管延安。张东伟也是严师出高徒,从学徒开始,他的师父不容他出一点差错,他们岗位中稍出了点差错,造成的损失和伤害是巨大的。他是一位LND船的钢板链接者,钢板链接必须徒手链接,在这行业中,必须心平气和,为此他只要一有时间,便会去钓鱼将职业培养出情趣。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还有管延安,是一位有20年工龄的、技术精湛的老钳工。我们国家有许多海底通道,而这些都是通过他们一双双精巧之手打造的,在他们刚出生的时代里没有高科技术产品,只靠他这一双手精确到0。01毫米,也不放过。他说:“如果发生空隙,海底通道将会出现露水,后果不堪设想,所以我要更加用心”。他们一念执着,一生坚守,不抛弃,不放弃是交给我们最大的收获,“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是我们一生的追求。所以我们一旦认定的事情,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求着那一份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绝不言弃。工匠精神人物事迹13在观看了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八集连续剧《大国工匠》后,影片讲述了八个不同岗位的工人的故事,比如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国家高级技师高凤林,他用灵巧的'双手和独创性实现了梦想。我内心太激动了,久久不能自拔。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和宁。
在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的国家礼物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太过逼真,让人忍不住伸手触摸。事实上,它是孟剑锋在一个只有0。6毫米的银质工件上经过数百万次精细雕刻而成的“丝巾”。它可以在没有错误的情况下完成数百万笔。这种完美和卓越只有我们的“雕刻大师”孟剑锋才能实现。难怪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伸出手去触摸!
另一个数据是——486。1公里,是京沪高铁上运行的380A最高速度,创下了高铁试运行速度的新世界纪录。宁詹韵是第一个从事高速列车转向架“定位臂”打磨的人,也是首席打磨师。更让人感动的是,为了完成380A准备冲高速的关键阶段,他并没有每天都无法陪伴患白血病的父亲,只是在下班的路上得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
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不禁感到难过和惭愧。我很难过这个“伟大的乡村工匠”没能给我父亲最后一程。我感到惭愧的是,我们在工作场所呆了很长时间后,总是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无聊,缺乏好的工作。生活似乎失去了活力,我的进取精神常常被工作消磨殆尽,甚至有时觉得看不到自己的期望。《大国工匠》的硕士没有一个背景显赫,学历深厚,甚至放弃诱人的跳槽机会,在国家岗位上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十几年,几十年。我真的应该向他们学习。如果有梦想,我应该去追逐,用“伟大的乡村工匠精神”去雕琢,去追求完美!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14有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国际劳动节之际,让我们向他们致敬!这期一共有三位主人公,他们在各自的岗位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
毛胜利的顶尖技艺就是他的刷子功夫,手法干脆利落,稳准快实,连贯流畅,直如行云流水,绝无拖泥带水。湿润柔软的大纸张在焙面上平平整整,没有一个气泡,不出一条褶皱,不留一道刷痕,更不许有一点撕裂,毛胜利已经把自己的这把刷子练到了化境。
孟剑锋从古法中参悟錾刻技艺将银箔化为白丝巾。这条白丝巾的特别在于没人能够将它抓起来,因为这条丝巾出自有着近三千年历史的錾刻技艺。
所有功夫活儿都遵循一个原则:对文物的干预最小。这是铁律。他在不起眼的齿轮背后,会时而见到制钟匠人留下的标记。每一个搭扣、咬合、旋转,将动力精准地转换成演绎、音乐和走时等各种复杂的功能。在这座精密的机械宫殿里,王津隐隐感受着跨越时空的工匠对话。
这些大国工匠,既平凡又杰出,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伟大,他们为社会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让人折服其高潮技能和点赞其为人处事之功。
这篇观后感也差不多落入尾声了,然而,我的真正行动才仅仅开始。此刻我要做的是,迈出艰难的一步,朝着我们的目标前进,要以满腔的热情去获取最后的胜利。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15身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量具钳工、中国兵器首席技师、“三晋工匠”的周建民,从业39年来共完成1.6万余套专用量具,没有出现一次质量问题。他制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机器设备,全凭眼看、耳听和手感,就能使量具达到微米级精度。而今,他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去。
“带徒弟是一个技术分享的过程,是快乐的。教徒弟能够促使师傅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师傅的成功。”多年来,在该集团工会组织开展的师带徒活动中,周建民总是毫无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凭借特殊的带徒体系,成为大家争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组、不同工种的职工纷纷想要拜他为师。
严要求、敢放手。在带徒弟的过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严格。量具是产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组生产的专用量规,大多用来检测军工零件是否符合标准,所以对量规的精度要求极高。“量规的精度最高可达头发丝的六十分之一,比绣花还细。”周建民说,虽然对徒弟要求严格,但也要让他们放手去干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论知识后,会让每一个“新手小白”尽快上手实践,大胆尝试。
一人一册一方案。周建民会根据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问题,因人而异,制订出适合其实际的目标,并将自己多年来归纳、总结出的“三要诀加工法”“冷热配合法”“基准转换法”等生产中的绝技绝活、先进操作法编写成册发给每一个徒弟,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少走弯路,快速成长为公司生产的骨干力量。
20xx年,周建民的徒弟刘希以优异的成绩入选第六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山西集训队,但高强度的训练让他有点吃不消,想要放弃集训。周建民看出了刘希的心思,说了一句让刘希至今难忘的话:“天道酬勤。”师傅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刘希。最终,在此次大赛中他取得个人第五名的成绩,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文档为doc格式